战国士兵装备,战国 武器

2023-01-19 17:23:06 最新游戏资讯 zhumx

春秋战国军事装备以什么材料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青铜兵器。据《战国军事史》记载,铁制兵器出现很早,商代时期,就已经将陨石中的铁加工后与青铜铸接在一起制造兵器。到战国时期,铁制兵器生产技术有很大提高,但青铜兵器的制造技术更为成熟。所以战国时期铁制兵器的使用并不普遍,多数士兵仍然使用青铜兵器,珍贵的铁制兵器属于贵族所有。武器的种类,战国时主要有戈、矛、戟、剑、弓、弩等武器,甲胄多位皮制,盾牌为皮制、木制。

战国时期兵器

战国时期主要是青铜兵器为主

殳:长度是1丈2尺,参考古制两步一丈,古代是步是复步,就是左右脚各一步。按照操典一步75cm,殳的长度是3米。竹子做的,头部加套一段青铜套。靠敲打伤害为主。也有纯木棒。图是殳(shu)的金属头,秦陵出土的。

矛:殳头上换上矛头。长度是3米。属于长兵器了。攻击方式是刺。

图为矛的头部,矛和枪同类,不同处是矛头较长,两侧有刃。是从剑转化来的。

戈:宽2寸,内长7寸,胡长6寸,援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6尺6寸

济南市博物馆收藏有一件銎内式有铭错金目纹铜戈,于废品仓库拣选而得,属商代晚期遗物。通长25厘米、宽9.02厘米,重593克。戈体宽厚,援部呈舌条状,基本对称,戈体呈等腰三角形,中间起脊,无胡无穿。銎部椭圆形瓦纹,内尾部等宽平齐,平齐处正反两面,各有一铭文和花纹。在戈的援末与銎内相接处,正反两面各有两个错金环形目状纹饰,灿烂夺目。

参考:

战国士兵装备(战国 武器) 第1张

真实战国时期,士兵身上穿的是皮革甲还是竹

中国战国时期,金属盔甲的高昂成本,迫使大批量装备军队的制式盔甲只能是皮甲,又以札甲为主。防护力更好的金属盔甲只能装备给将官或精锐士卒。大诗人屈原的“九歌-国殇”的诗句:”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就是一段真实写照,可以看出当时的甲胄应该是以犀牛皮为主要材料(也有人说是水牛皮)

而缺乏大规模畜牧条件、缺乏金属矿藏资源的日本,他们的盔甲就十分可怜了。大批的足轻属于无甲士兵,武士和近侍家臣才有可能穿上竹木材质的盔甲,虽然外表描绘吓人,但是防护力不敢恭维。如果有金属盔甲存在,那几乎只有大名才能穿着,算是传家之宝了。

战国时期,秦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怎么样?强于六国还是较弱?六国军队为什么无法打败数量远少于他们的秦军?

1:秦人制造的武器,是按照标准化制造的,误差之小,让人难以想象,他们制造的青铜剑,在现代人眼里,最长只能到60厘米,但秦人制造的青铜剑,竟可以达到100厘米,秦人拥有一种步兵方阵,手持7米长矛,将它端平,靠它很长的优势刺伤敌兵,秦朝的弩,射程比手枪还远,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准的武器,甚至还拥有一套自己的瞄准系统,秦人在作战时,在没有短兵相接的时候,就通过秦弩重创敌人的主力

2:通过商鞅变法 秦军可积攒军功 通过军功赐爵位,而且法令严厉,所以秦军战场上敢战敢死战。

春秋战国的兵器和铠甲

战国初年精锐魏国(战国初年,魏国最强)步兵的装备标准,单兵装备长戈(或者长矛)、剑,强弩,五十支弩矢、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全副铠甲(当时是皮甲)。

从春秋到战国武器是有一些变化的,步兵长兵器一般是矛和戈并用,到战国后期是矛和戟并用;同时大量装备弩,包括臂张和鞠张(利用腿的力量开弩)两种;

长剑在当时是比较昂贵的兵器,按照历史记载,魏国武卒是配备长剑的,但是从兵马俑的考古来看,秦军长剑只配备军官,当然魏国武卒是精锐,可能装备更加精良。

春秋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大量使用,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黄、锏、挝、殳(棍)、叉、耙头、锦绳套索等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社会上也盛行佩剑的风气,不仅军士佩剑,而且贵族、官吏亦佩剑。君王以佩剑为爱好,除护身外也常作为礼仪上的必佩之物。

扩展资料:

春秋战国的军事:

战国时期的史料给人的最突出的印象是,战争日益加剧,公元前722—前464年的259年中,只有38年没有战争,而在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没有战争的年份不少于89年。

春秋时期的战事是由驾战车的贵族所支配,他们根据骑兵的规则交战,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

战国时期的战事由职业的将领所支配,他们为雇佣他们的任何国家拼死作战,争夺领土和资源。战车的作用(在不规则的地形中战车总是难以驾驶的)大为降低,而群体步兵的作用则相应地提高了。

在公元前4世纪末,中国人(特别是公元前307年的赵国)从亚洲腹地骑马的游牧民族那里学会了作为步兵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的骑射术。

很可能约在同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弩,在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中,它一直是一种主要的兵器。军事技术的其他进展包括与攻防有城墙的城池有关的那些战术改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