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巧,潮汕小品阿巧真名叫什么

2023-03-19 18:09:38 最新游戏资讯 zhumx

蒋介石侍妾姚冶诚简介

中华民国人物

姓名:姚冶诚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吴县(今苏州)

出生日期: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逝世日期:1966年(丙午年)

丈夫:蒋介石

姚冶诚人物身世

(历史lishixinzhi.com)

姚冶诚于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出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冶长泾河北的南桥小镇上,后又迁居冶长泾河南的庄滨乡。

1927年10月18日的天津《益世报》,对姚的身世,曾有如下描述:“女士出身寒微。当南北和议告成时,蒋氏随陈其美居沪。陈每过北里,蒋亦与偕往。怡琴(即姚冶诚)在法租界某妓院做房侍,在筵席间见蒋氏。怡琴刻意奉迎蒋氏,终至以身相托,被蒋纳为侧室”。

有关姚冶诚女士的生平,曾有不少传闻。据说,姚冶诚小名阿巧,出生在江苏吴县冶长泾河北古老的南桥小镇上,后又迁居冶长泾河南的庄浜乡。父亲名叫姚阿宝,小叔名叫姚小宝。姚家祖籍安徽,兵乱中逃难迁移江苏,历经数代,族谱称谓是吴兴郡南熏堂。阿巧是独养女儿,从小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不幸父母早故,生活无着,依靠叔叔姚小宝为生。暑来寒往,阿巧出落得十分喜人,虽称不上是绝色佳人,却也生得明眸皓齿,面目娟美,皮肤白皙,修长适度,体态丰腴。加上她心地随和,聪明能干,做得一手好女红,青春妙龄时备受女伴的钦羡、小伙子们的青睐。阿巧到及笄之年时,宝叔膝下并无所出,就将侄女认做自己女儿,准备赘婿成家。漕湖畔上方港村的沈天祥三兄弟子嗣众多,世代以种租田为生,生活拮据。姚宝叔托人介绍撮合,沈天祥同意将次子沈天生入赘姚家,沈天生随即易姓叫姚天生,与阿巧婚后夫妇感情尚好,双双去沪谋生。姚天生在 *** 路八仙桥一带跟随叔父奇祥、云祥从事殡葬、脚力等体力劳动。姚阿巧则去做娘姨。这时的姚天生生活较富裕,常到浙江路宁波路口朝阳楼吃茶,吸鸦片烟。他渐渐地染上了这些恶习后,既花尽了血汗钱,又耗身损志,喝醉了酒,稍不如意就对娇妻阿巧拳打脚踢,毫无怜惜之情,由此夫妻感情日益恶化。随着烟瘾越来越大,姚天生入不敷出,终于穷困潦倒。后来阿巧到上海五马路群玉坊的一家堂子里做娘姨(又称大小姐),那爿堂子只有一个“先生”(对高级青楼女子的称呼,这种青楼女子能吟诗作词、弹唱应酬,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两个娘姨服侍她,阿巧负责管理“先生”的衣物首饰,为“先生”梳头,并做执行客人等轻巧活,俗称“细作娘姨”。

姚冶诚人物生平

青年时期

1911年蒋介石回到上海,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姚阿巧,一来二往,感情甚笃,终于同居。姚阿巧与蒋介石感情甚好。辛亥革命后,蒋积极参加反袁护法斗争,往返日本、沪杭、山东等地,踪迹不定。姚氏不仅安心随蒋,而且把平时省下的积蓄资助他,因此,姚氏虽出身低微,又没文化,但蒋对她怀有感激之情,终生对她十分敬爱。姚冶诚和蒋介石结婚后,没有生育子女,若干年后收养了蒋纬国。蒋纬国生于1916年10月6日。据其自述,幼年成长环境相当特殊。从1岁到5岁之前,一直寄养在上海朱姓和邱姓的家中,与戴季陶家常有往来。4岁半那年,随蒋介石回到奉化溪口,由姚冶诚抚养,称姚氏为“养母”,称毛氏为“娘”,称王太夫人为“祖母”。为蒋介石的次子。姚氏没有文化,心地却善良,视纬国为亲生儿子。蒋纬国成人以后,也视姚氏为生母一般。

中年时期

1927年底,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后,将姚氏与纬国托付给吴忠信(又名礼卿,安徽籍,蒋留日同学,曾任贵州省主席)关照,姚氏乃移居苏州,仍由蒋负担生活费用。后来姚氏在南园的蔡贞坊选中了一块地皮,乃建造新居。1929年,新屋落成,当地人称这为蒋公馆。姚冶诚在苏州居住期间,与蒋介石经常有信往来,也见面有接触,但不同居。有时蒋路过苏州,姚携纬国由颜芝卿带路去火车站花车厢里与蒋面晤小聚,以慰相思之苦。在苏州几年时间,姚氏清心寡欲,虽年届60,仍一头乌丝,看上去要年轻得多。

晚年时期

1949年,姚冶诚随蒋纬国来到台湾,住在桃园大秦纺织厂附近,与她的亲家石凤翔为邻。蒋纬国再娶后,姚氏即迁往台中。蒋纬国当时担任装甲兵司令,驻扎清泉冈基地,照顾比较容易。但据说姚氏的心境不如居住在苏州南园时好,身体衰老得快。她一直和侄媳王桂宝(姚觉和妻)住在一起,直到1966年病逝。

潮汕小品阿巧真名叫什么

潮汕小品阿巧真名叫陈巧。查询相关资料得知,2019年,潮汕小品阿巧第一次开直播的时候,就多次被问到真名,在直播间里就告诉大家,她本名叫陈巧。

阿巧是什么电视剧

阿巧是《双枪李向阳之再战松井》的角色。

《双枪李向阳之再战松井》是由付小健执导,张嘉益、赵龙豪、田小洁、丁莉等主演的抗战剧,于2011年4月18日在东方电影频道首播。

该剧讲述了一心为兄报仇的松井横二来到县城成了日本兵的首领,山上的土匪和李向阳的队伍从一开始的摩擦不断到后来解除了误会,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的故事。

剧中阿巧是武工队队员,聪明伶俐,但性格火爆、行事不免鲁莽,因此屡次触犯纪律,技术员章雯对她尤其看不上眼。阿巧也看不惯章雯的知性和文静,在李向阳面前两人简直成了“天敌”。

结局中,贞子截获了阿巧的电报,为了能尽快找到电台,顾不上找松井,自己带着队伍上山搜捕。贞子等一行鬼子进了李向阳布好的圈套,被炸惨了,贞子失踪在山林里。但是松井很快带着更多鬼子包围,游击队地雷用光,陷入绝境。

富贵顾不上保护阿巧,下山支援李向阳,但是情况却越来越紧急。极度危难之极,阿巧模仿贞子口音吸引了松井部队,为李向阳队伍解困,自己却被逼跳下悬崖。

用情最深的阿巧为何被胡雪岩两次被他抛弃?

胡雪岩由一个钱庄伙计白手起家,在官场商场纵横捭阖,呼风唤雨,成为富可敌国的一代红顶商人。很多人说“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可证明他的商业智慧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而对他的女人缘,世人却知之甚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生活中最可惜的一次女人缘。

胡庆余堂

阿巧是胡雪岩在上海喝花酒时认识的。当时阿巧是陪酒倌人的姨娘,做的活和家里丫环差不多。胡雪岩一眼就看上了她,“胡雪岩看那阿巧姐白净俏刮,一口吴侬软语,比怡情老二还地道,大有好感”。胡雪岩也是喝惯了花酒的,当即请托怡情老二帮忙,晚上借干铺与阿巧相处。次日又邀阿巧在上海洋场逛街购物,足足花了一番心思,加上胡雪岩本身出手大方,言语伶俐,很快就俘获了阿巧的芳心。

阿巧是穷苦人家的童养媳出身,在家饱受夫家的欺凌,现在虽然久在烟花之地,懂得男人寻花问柳的心思,但是如今确实是对胡雪岩动了真情。在洋场购物时,她不肯花胡雪岩的钱,自己掏钱买了一个男用的表链,替胡雪岩换上,表示怀中相伴,片刻不离的意思。只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却不恋落花。他们二人到苏州时,江苏学政何桂清对阿巧一见钟情,央求胡雪岩做媒找一个“同阿巧姑娘一样的姨太太”。虽然胡雪岩对阿巧感情日深,但是考虑自己今后商场上要多仰仗何桂清,不得不忍痛割爱。这是胡雪岩第一次抛弃阿巧。

即便阿巧被胡雪岩抛弃,投奔前途光明的何桂清,算是得到一个好的归宿了。阿巧心里还是想着胡雪岩,在送胡雪岩离去的船上,借故反复流连,希望胡雪岩能够回心转意。可惜,胡雪岩强忍住没有理会。最后阿巧在胡雪岩包裹中放下一方“白缎绣花小包裹,包着一缕黑发,两片指甲”作为此情不变的表记,足见痴情之深。

令胡雪岩和阿巧没有想到是,他们还有再会的一天。多年后,何桂清以戴罪之身,自知时日无多,遣散家人。阿巧就这样结束了在何桂清身边养尊处优的日子,恢复了自由之身。当听到胡雪岩正在宁波英租界里得了“湿温”,昏迷多日时,她毫不犹豫地坐着小火轮,穿越战场来到胡雪岩身边照顾。经过多日悉心照顾,胡雪岩的病情日渐好转,与阿巧的感情也死灰复燃,日渐情深。可惜,回到上海后,胡雪岩家眷躲避战火,马上要来上海。两人的事情势必要得到胡家老太太、太太的同意,而阿巧也不愿意在大太太下面做小,希望与胡家分开住,自己在这头当家做主。胡雪岩左右为难中,再次抛弃了阿巧,通过种种手段将阿巧嫁给在宁波养病时的大夫。终归又是负了红颜。

虽然胡雪岩两次抛弃阿巧,但是他对阿巧是动了真感情的,甚至想过“最好是带着阿巧姐,借一处西湖的别墅,安安静静住上两个月,什么事不做,什么心不用,闲来划划船、看看山,到晚来弄条鲜鱼,中断醋溜,头尾做汤,烫一斤竹叶青跟阿巧姐灯下对酌,那就是神仙生活。”作为一个立志做一番大事业,事业又正风生水起的胡雪岩来说,为了阿巧居然向往类似归隐的生活,足见动情也很深,在他前后娶得十多房姨太太中,再也没有让他起这个心思的人了。那么为什么两次情到浓时,把阿巧推开抛弃呢?在读者看来,亦是因为用情太深的缘故。书中已有说明“这些感觉,都是这几天跟阿巧姐在一起以后才有的。有人说:温柔乡中,最容易消磨一个人的志气。”胡雪岩正是明白自己不能沉迷温柔乡,才不得不抛弃阿巧的。(读高阳著《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