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方案,东普鲁士在白色方案中的作用

2023-03-19 18:33:53 游戏资讯 zhumx

什么是“白色方案”?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很快便将侵略矛头对准了波兰。1939年4月,纳粹德国制定了入侵波兰的“白色方案”。在灭亡捷克斯洛伐克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波兰统治者这时也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危险处境,便极力在外交上修补篱笆,寻找靠山,以求自保。

东普鲁士在白色方案中的作用

《白色方案》是1941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东普鲁士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旨在解决德国波兰问题。会议最终签署了一份公约,它确立了波兰西部和东部自治地区分割的“白色线”,也就是后来的“白色方案”,从而决定了波兰未来的前途。

白色方案是什么?还有白军

白色方案 白色方案——进攻波兰

1939年

4月3日“白色方案”指令

(进攻波兰)

“白色方案”指令

一、鉴于波兰目前的态度,不仅需要使修改后的东部边界有安全保障,而且还需要进行军事准备,以便在必要时永远消除来自这一方向的各种威胁。

(一)政治上的前提和目的;

德国同波兰的关系仍然要遵循避免引起骚乱的原则。如果波兰改变其迄今基于同样原则的对德政策,转而采取对帝国进行威胁的态度,那么,同它进行最终清算就有可能势在必行。

那时要达到的目的是,粉碎波兰的防御力量,在东面造成一种能满足国防需要的态势。最迟在冲突开始时,宣布但泽共和国①为德意志帝国的领土。

政治当局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在上述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地使波兰孤立,即把战争局限在波兰进行。

①原文为dcr Freistaat,德国历史上的旧称。魏玛共和国时期多

数州的正式名称。但泽共和国简称但泽自由市 --译者。

这种局面在不太远的将来就可能出现,因为法国的内部危机日益加剧,英国会因此而采取克制态度。

俄国的干预(它有能力这样做)很可能对波兰毫无益处,而仅仅意味着波兰被布尔什维主义吞并。

周边国家的态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德国的军事需要。

德国不能轻易地将匈牙利列为盟国。意大利的态度是由柏林一罗马轴心已经确定了的。

(二)军事上的结论:

建设德国国防军的伟大目标,仍然要视西方民主国家的敌对程度而定。“白色方案”仅仅是诸项准备工作的一个预防性的补充措施,决不能将它视为同西方对手进行军事冲突的先决条件。

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爆发以后也是如此。

但是,整个局势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帝国西部边界和北海沿岸及其空域的安全。

在进军波兰时,要针对周边国家特别是立陶宛采取警戒措施。

(三)国防军的任务

国防军的任务是歼灭波兰的军事力量。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好准备,力求达成进攻的突然性。秘密的或公开的总动员,将尽可能推迟到进攻日的前一天才下令进行。

计划用于防守西部边界的兵力暂时不得另行调用。

对立陶宛须保持警惕,对其余边界只须进行监视。

(四)国防军各军种的任务:

1、陆军

在东线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波兰陆军。为此,在南翼,可进入斯洛伐克地区。在北翼,应迅速在波莫瑞和东普鲁士之间建立联系。

必须做好开战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以现有的部队也能发动进攻,而无需等待动员后组建的部队按计划开到后再行动。现有部队的荫蔽的进攻出发地区,可在进攻日直前予以规定。我保留对此事的决定权。

预定担负“西部边界掩护”任务的兵力是全部调往该处,还是留一部分作他用,将取决于波兰的局势。

2、海军

在波罗的海,海军担负下述任务,

①歼灭或者打垮波兰海军。

②封锁通往波兰海军基地(特别是格丁尼亚海军基地)的海上通道。开始进入波兰时,即宣布停泊在波兰港口和但泽的中立国家船只离开港口的期限。期限一过,即由海军采取封锁措施。

必须估计到,规定离港期限会给海战造成不利的影响。

③切断波兰同海外的贸易联系。

④掩护帝国一东普鲁士的海上通道。

⑤保护德国至瑞典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海上交通线。

③尽可能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实施侦察和警戒,防止苏俄海军从芬兰湾进行干涉。应预先规定适当数量的海军兵力用于保卫北海海岸和濒陆海区。

在北海南部和斯卡格拉克海峡,须采取措施防止西方列强突然对冲突进行干预。采取的措施应局限在绝对必要的限度以内,务必保证不引人注目。关键是应避免采取可能会使西方列强的政治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的一切行动。

3、空军

空军必须对波兰实施突袭,而在西线则可只保留必不可少的兵力。

空军应在极短时间内歼灭波兰空军,此外,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①干扰波兰的动员,阻止波兰陆军按计划开进。

②直接支援陆军,首先是支援已经越过边界的先头部队。

开战之前航空兵部队可能要向东普鲁士转场,但这不可危及达成突然性。

第一次飞越边境时,在时间上应与陆军的作战行动协调一致。

只有在给中立国家船只规定的离港期限(参见国防军各军一种任务中海军的任务)过了之后,方可对格丁尼亚实施攻击。

对空防御的重点是施特廷①、柏林和包括梅伦地区的奥斯特劳③和布吕思③在内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的空域。

白军,苏联建国初期1918年-1920年间的内战中反对苏联共产党的军队,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成,与苏联红军对立。

白军和白俄

白军(White Army)的“白”(White),意义上分两个层次:

“白”是相对于以捍卫共产主义和共持苏维埃主义的革命军,它们以红色作为代表。

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而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

而白俄(White Russian)一词,亦由白军引伸开去。意思是指苏联建国初期支持白军、支持沙皇复辟和反对共产主义的俄罗斯人。

组织

严格来说,白军没有一个统一的统领,历史学家形容白军为一系列反红色革命的联盟而已。白军主要将领有邓尼金、高尔察克等。而白军的成员亦很杂乱,除了一部份是布尔什维克的反对者之外,很多都是当地的无业农民和乌合之众,军力轻散而薄弱。

不过,白军得到了当时英国、美国、法国、日本的大力支持,因为这些国家担心共产主义者在俄罗斯建立政权,他们企图推翻苏联共产党的统治,继续推动白军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些国家特别在西伯利亚、乌克兰及克里米亚地区和远东地区支持白军,甚至协助白军建立傀儡政权,作为反红军的根据地,使红军要陷入长达几年的内战之中。

白军的失败

由于白军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人,内部保皇党人和自由民主分子、温和社会主义者又产生了许多分歧,最后在交战中败给了里昂·托洛茨基领导的红军,白军将领许多被逮捕处决,有的逃亡国外,包括巴黎、柏林、中国的哈尔滨和上海。1921年,白军势力被瓦解,红军统一苏联。

“白军”一词在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指以国民党军队为主的资产阶级的反革命军队或武装。

德国入侵波兰的军事计划代号是

代号“白色方案”计划---核心是:“出其不意入侵波兰领土,破坏波军动员和集结,一路由西西里亚,里一路由波拉美尼亚和东普鲁士同时实施向心突击,消灭维斯瓦河以西和那累夫洞的波军主力,以猛烈的闪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后也是如此。”

【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与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研究“白色方案”】

此次作战共投入地面兵力44个师、7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4个摩托化师,坦克2800辆,飞机1939架,舰艇10艘,总兵力88.6万人。步兵比波军多50倍,飞机多35倍,坦克多14倍。  (1939年9月1日)德军准备就绪,大战一触即发!

二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开始的标志是德国闪击波兰,结束的标志是日本签署投降书。

1、德国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2、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结束战争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洽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标志着二战结束的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密苏里号主甲板上举行。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1945年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

扩展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背景:

1、日本侵华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之后中国政府向国联求助,却并未得到国联的积极回应。

当时西方大国普遍奉行绥靖政策,意图通过纵容法西斯的行径来换取暂时的和平,由此日本得以自行其是。这场事变打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二战已经浮现。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一步加剧了国际形势的紧张态势。

2、慕尼黑阴谋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

历史上把这次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德意志第三帝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意志第三帝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由此,在与苏联商讨了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保证之后,希特勒决定放手一搏。这一条约进一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希特勒 绿色方案 白色方案 黄色方案 蓝色方案

白色方案——进攻波兰

黄色方案——进攻西欧诸国

蓝色方案——进攻斯大林格勒,从而夺取高加索地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