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肯色号,比基尼环礁埋葬了多少战舰

2023-03-22 12:33:07 攻略信息 zhumx

二战期间,美国共建造了几级战列舰

1、佛罗里达级:佛罗里达号BB30、犹它号BB31/AG-16

排水量:21,825/23,033吨(满载),改造后23,700/24,800吨(满载)

舰长/宽/吃水(英尺):521.6'/88.2'/27.65'

主炮:10门双联装305毫米/45倍口径主炮;副炮:16门单装127毫米炮,6门单装76毫米炮

动力装置14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8,000/47,000(改造后)马力

设计航速:21节

续航力:6,860海里/10节,16,500海里/10节

装甲(英寸):水线11"-8";甲板0.75"-3.5";炮塔正面12",司令塔11.5"

舰员:1000-1171人

2、怀俄明级:怀俄明号BB32、阿肯色号BB33

排水量:设计排水量26,000吨,满载排水量27,240吨

舰长/宽/吃水(米):171.29/28.4/8.4

主炮:6座双联装305毫米口径主炮;副炮:21门127毫米炮

动力装置:12座锅炉;主机输出功率:28,000马力,改造后43,000马力;

设计航速:20.5节

续航力:6,860海里/10节,改造后14,000海里/10节

装甲(英寸):水线11"-9";炮塔正面12";司令塔12"。

舰员:1,100人

3、 纽约级:纽约号BB34、得克萨斯号BB35

排水量:(设计)标准排水量27000吨、满载排水量28367吨;(现代化改装后)满载32000吨。.

主炮:5座双联装356毫米口径MK.1型L/45主炮(双联×5);副炮:16门MK.7型127毫米炮(1945年后减少为6门),8门MK.22型76 毫米L/50高炮。

小口径防空炮:8门28毫米炮。1945年后增加40门40毫米炮(四联×10)、48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单装×44,双联×2)

主尺度(米):(设计)174.65(全长)/172.21(水线长)×29.03×8.7;(现代化改装后)174.65(全长))×32.3×9.19.

动力装置:(设计)2台直立式三段膨胀4缸往复式蒸汽机,14座巴布科克—维尔麦克式燃煤锅炉,功率27000马力;(现代化改装后)2台三段膨胀4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式燃煤锅炉,功率28100马力。

航速:(设计)航速21节;载燃煤1900吨、重油267吨,续航力:7684海里/12节; (现代化改装后)航速21节;载重油4600吨,续航力:15400海里/10节。

装甲(英寸):水线12"-10";炮塔正面14";司令塔12"。

舰员:(设计)1042人;(现代化改装后)1,314人。

4、内华达级:内华达号、俄克拉荷马号

标准排水量:27500吨满载28400吨;(改装后)标准29000吨,满载排水量:34000吨(改装后)

舰长177.7米,舰宽29.6米(现代化改装后32.9米),吃水9.9米

主机输出功率:26500马力(改装后31,500马力),俄克拉荷马号主机功率24800马力;双轴;

最大航速:20.5节, 续航力:15,7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356毫米/45倍径主炮(双联装和三联装炮塔各两座),21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9座);16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第二次改装,双联装八座),太平洋战争中加装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5门。

装甲:主装甲带343-203毫米,水平防护76毫米(改装后)127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舰员:(设计)864人;编制1374人

5、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号、亚利桑纳号

标准排水量:32,440-34,400吨(1941年);满载排水量:39,224吨(1941年)/40,605吨(1945年)

舰长/宽/吃水(米):185.3/32.4/10.2

设计主机输出功率:31,500马力/35,207马力(1941年);最大航速:21节;续航力:19,900海里/10节

武备:12门356毫米/45倍径主炮(4×3);22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4座);1943年宾夕法尼亚号改装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门,20毫米高射炮49门

装甲(英寸):水线13.5"-8";隔舱13-8";炮塔正面18",炮塔侧面和后方9"-5";司令塔16"-14"。

舰员编制:1358人

6、新墨西哥级: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标准排水量:32,000(改装后35,000吨);

满载排水量:33,000(改装后40,181吨)

舰长190.3米,舰宽29.6米(改装后32.4米),吃水10.4米(最大)。

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

主机功率:32,000马力(改装后最大44,000马力)

最大航速:22节;续航力:6400海里/12节(改装后12,750海里/节)

12门356毫米/50倍口径主炮;22座127毫米口径副炮(第一次改装拆除12-14座);第二次改装16门127毫米高平炮8×2,40毫米高射炮40-52门,20毫米高射炮40门。

侧舷水线(最大)13.5英寸;炮塔(正面)18英寸;司令塔16英寸;甲板3.5英寸(改装后6英寸)

设计编制1084人(1945年编制1930人)

7、 田纳西级: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

排水量:(设计)标准32600吨,满载35190吨;(现代化改装后)标准34850吨,满载40345吨。

主尺度:(设计)190.35(全长)/182.2(水线长)×29,74×9.2米;(现代化改装后);190.35(全长)×34.8×9.94米。

动力:2台威斯丁豪斯式蒸汽机轮(“加利福利亚”号GE式)+2台发电机,8座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式燃油锅炉,功率27200马力,航速21节;载重油4656吨(改装后4893吨)。续航力8000海里/10节(改装后9200海里/15节)。

防护:主装甲带343-203毫米,水平防护89毫米(改装后140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武装:(设计)12门Mk.4/6型356毫米L/50主炮(三联×4),14门Mk.7型127毫米L/51副炮,8门Mk.20型76毫米L/50高炮,两具533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现代化改装后)12门Mk.4/6型356毫米L/50主炮(三联×4),16门Mk.7型127毫米L/51副炮(双联×8),40门博福斯40毫米机炮(四联×10,“加利福利亚”号56门),40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2架水上飞机/一部弹射器。

电子设备:(1943年后加装)1部SK型对空雷达,一部SK-02型对空雷达,4部MK.8型火控雷达。

编制:(设计)1083人;(现代化改装后)2243人。

8、科罗拉多级:科罗拉多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

标准排水量:32,500吨(设计);满载排水量:37,500吨/ 38,400吨(改装后)

8座锅炉,两座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驱动;主机输出功率:28,900马力;

 最大航速:21节;载油:4570吨;续航力:20,500海里/10节,9,700海里/18节

8门双联装406毫米主炮/45倍径主炮;12门127毫米副炮;127毫米高平炮(第二次改装,8×2),40毫米高炮32-44门,20毫米高炮60门

水线13.5";隔舱13.5";炮塔正面18",侧面和后方10-9";司令塔16"。

设计编制2100人(1945年)

9、北卡罗来纳级:北卡罗来纳号、华盛顿号

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

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5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6450海里/15节,5560海里/25节

武备: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高炮30门和20毫米“厄利孔”高炮40门

装甲(英寸):水线12;隔舱11;炮塔正面16,顶和侧面7-9;司令塔16-14;甲板7.7,主甲板1.45-0.6。装甲总重14,350吨。

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

10、南达科它级: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麻萨诸塞号、阿拉巴马号

编制:1,793人

舰长:207.4米

型宽:33米

满载排水量:45,200吨

续航距离:17,000海里/15节

航速:27节

3座三连装16英寸45倍口径主炮

10座双连装5英寸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

(南达科他号仅有8座高平两用炮)

18座四连装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

35门20毫米“厄利孔”机炮

11、衣阿华级: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

标准排水量    44560吨  

满载排水量    改装前    55710吨  

满载排水量    改装后    57256吨  

舰体尺寸    舰长    270.4米  

舰宽    32.92米  

吃水    10米  

水线长    262.5米  

动力系统    动力    8座Babcock Wilcox重油锅炉  

4座Westinghouse蒸气锅轮机  

传动    4轴 双舵  

主机设计功率    212,000马力  

载油    8765吨  

航速续航    设计航速    31节  

续航力    20150海里    14节  

15900海里    17节  

9600海里    25节  

舰员    设计编制    总数    1851人  

军官    91人  

士兵    1760人  

实际编制    二战至越战时期    2700人  

冷战及海湾战争时期    1800人  

主装甲带    舰体    312毫米(内倾19度)  

横向    287毫米  

上甲板    37毫米  

装甲甲板    121-147毫米  

侧舷装甲带    307毫米(倾斜角19度)  

水密隔舱    287毫米  

炮塔    正面    495毫米  

顶部    184毫米  

侧面    229毫米  

背面    241毫米  

炮座    295至439毫米  

司令塔    正面    445毫米  

顶部    184毫米  

重量    装甲总重    18466吨  

舰体结构总重    10252吨  

比基尼环礁埋葬了多少战舰

当时在核试验中,目标舰包括了4艘退役美军战列舰、2艘航空母舰、2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8艘潜艇、与及无数辅助舰与登陆舰(APA),另外尚有3艘日本及德国的投降舰。

在第一次,空投试验中:吉列姆号海军运输舰 (Gilliam,APA-57),即时沉没。 卡莱尔号海军运输舰 (Carlisle,APA-69),即时沉没。 安德森号驱逐舰 (Anderson,DD-411),一小时内沉没。 林森号驱逐舰 (Lamson,DD-367),一小时内沉没。 酒匂号轻巡洋舰(Sakawa),次日沉没

在第二次,也就是水下核爆炸试验中,阿肯色号 战列舰 ; 舟鰤号 潜艇; 萨拉托加号 航空母舰; YO-160 石油驳船;长门号 战列舰;鲣鱼号 (SS-184) 潜艇 ;天竺鲷号 潜艇 ;ARDC-13 干船坞 ; 欧根亲王号 重巡洋舰沉没

法伦号(APA-81,编号25)、休斯号(编号27)及潜艇Dentuda(SS-335,编号24)在核试后,全部接近沉没状态,海军将三舰拖到海滩搁浅。由于3舰均在爆心1,000码以外,两潜艇亦在水下,受到的损坏与辐射污染较低,最终能够清除辐射、维修,并短暂重新服役。

小结一下,沉没的著名舰船有

1、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

2、独立号航空母舰

3、内华达号战列舰(珍珠港的幸存者)

4、阿肯色号战列舰,经历过一战、二战的欧洲战场(诺曼底登陆当天提供过火力支援)、太平洋战场

5、长门号战列舰(昔日华盛顿条约时代的big7之一),联合舰队旗舰

6、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

阿肯色号战列舰有哪些历史?

阿肯色号:于1912年服役,珍珠港事件后,“阿肯色”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在1942~1944年间,它参加向苏联方向航行的运输船队护航行动。“阿肯色”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返回本土进行改装,加装了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1944年10月,“阿肯色”号进入太平洋,参加了之后的对日本的战争,主要任务是炮击日军所占领的岛屿阵地和日本本土。战后于1946年退役。并作为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在试验中“阿肯色”号沉没。

美国最臭名昭著实验:在海底引爆原子弹,实验大获成功为何却后患无穷?

核武器

20世纪以来,物理学从经典物理学走向到了现代物理学。物理学的支柱从牛顿力学、麦克斯韦方程转变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核物理学的进一步的了解,在1938年,物理学家哈恩和另外一个位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合作,提出了著名的铀重核裂变反应原理。也就是一个较大的原子核裂变成几个较小的原子核。

具体来说就是:铀核裂变后,会损失一部分质量,根据狭义相对论的质能等价理论,这些质量可以等价于能量释放出来,其中等价关系满足E=mc^3,由于c是光速3*10^8m/s。因此,即便是只损失一点质量,也能释放出特别巨大的能量。

哈恩等人的发现给制造原子弹提供了理论基础。后来,在二战期间,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苏联等国甚至开始进行原子弹研制的竞赛。其中,美国最早制造出原子弹,并且把原子弹投放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

原子弹巨大的威力给广岛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至今这些影响还持续着。每当我们谈到原子弹,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画面都是蘑菇云。这类原子弹的试爆实际上都是在陆地上进行,而且都是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引爆的,比如:戈壁。那如果把原子弹在海洋中引爆会如何呢?会不会引发海啸呢?

在海洋里引爆原子弹

在人类历史上,还真的有过在海洋下试爆原子弹的案例。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核试验行动,这次行动被称为:十字路口行动,其中包括两次核试验,一次是代号为Able的空中核试验,另外一次则是代号为Bake的水下核试验。

这次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核武器对于海面上军舰的打击威力。研究人员把一个当量相当于21000吨TNT炸药的原子弹放置在水下27米的位置,在原子弹正上方安排了一艘登陆舰(战舰名:LSM-60),然后在160米开外,安排了战列舰(战舰名:阿肯色号),在332米开外,安排了一艘潜艇(战舰名:舟鰤号),在480米开外,安排了一艘航空母舰(战舰名:萨拉托加号),由近及远还安排了石油驳船,战列舰,潜艇,一直到1600米开外的重巡洋舰(战舰名:欧根亲王号)。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研究人员就引爆了原子弹。在仅仅1毫秒后,原子弹引发的气泡同时到达海平面和海床。原子弹在海床上炸开了一个直径9米,深度达到600米的大坑。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使得海水发生雾化,并且以类似于圆顶的形状上升到半空中。大概在原子弹引爆1秒后,原子弹释放出来的能量把200万吨的海水和海沙喷到半空中,形成了一个直径600米,厚90米,高1800米的水墙。

这些水和海沙会最终耗尽能量,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回到海面上,形成了一道高270米的巨型瀑布,并激起了巨大的海浪,这些海浪类似于海啸。在海浪传播300米后,浪高还可以达到29米,传播到5600米开外的海岸边时,浪高依然还有4.6米高。

原子弹同时还产生了极其巨大的水下冲击波,当水下冲击波向外扩散的时候,海水随之变成深色好像海面上附着了一层石油一样。深色之后紧跟着是海面变成白色,这主要是因为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在空气中快五倍。因此,水下的冲击波先造成了深色海水,随后空气中的冲击波造就了白色的海面颜色。不过,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类似于的陆地上引爆原子弹的蘑菇云。

核弹爆炸之后,研究人员开始研究舰艇的情况,这些舰艇无一例外都被推到了很远的地方。其中,被放置在原子弹正上方的登陆舰(LSM-60)没有留下任何的残骸,研究人员认为这艘登陆舰很可能直接被核爆气化了。剩余的9艘舰艇有8艘都在原子弹引爆后被击沉,只剩下距离最远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不过它也受损严重,后来被拖行过程中也沉没了。

核污染

这次水下试爆核弹的行动给人们启示最大的应该就是:核污染。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的舰艇上都检验出来了放射性。核爆后的比基尼环礁由于放射性超标,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迫使岛上的土著部族搬迁,这些土著部落在搬迁到其他地方后,甚至一度陷入了饥荒。

同时,辐射也严重影响到了附近海域的海水,造成了海底生态环境被破坏。不仅当地土著受到了核爆的威胁,由于当时对于核污染的认识不够,很多研究人员也因为核污染而出现了各种疾病。

在比基尼环礁附近的这次水下核爆时刻警示着人类:如果不慎重使用原子弹,必将会被核污染所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