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国在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出了自由贸易,并与其他还未跟上脚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落差。这也就能让英国对其他国家形成经济上的降维打击能力。这样一来,英国的受益面就变得非常大,十分利于本国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必须得想方设法地去对抗英国的降维打击。
那么它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拿德国的反抗思路来举个例子。而想了解德国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19世纪前期德国重要的经济学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他的理论就已经代表着工业革命时代德国对英国的反击思路。
工业革命
李斯特对亚当斯密的挑战
李斯特和亚当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经济学家,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不同,所持的经济观点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国的亚当斯密认为: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家只要提供一个公平的法律环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参与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让个人直接到世界市场上去驰骋,那是最好的(《国富论》)。当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国家少参与到市场中来,因为市场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操控着,不需要国家的过分干预。简言之,就是要保证足够的市场自由度。
而代表德国的李斯特则认为,亚当斯密看到的只是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而忽视了国家这个中间力量的作用,国家在经济政策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国家得对经济有个整体的规划,当个重要的调控者。
当然了,我们也知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于1775年,而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政治体系》要比他晚半个世纪,所以两人的理论则多少会存在差异。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经济学家的对抗,后来则体现再来两国国家的政策对抗上。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俩的理论对于政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为此,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思想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实际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有力。这个世界确实是由少数精英统治的。那些自认为能够免于受经济学家思想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实也不过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凯恩斯的叙述,我们大概就能知道理论对于政策的巨大影响力了。理论是人们用以理解世界、发现问题的基础框架,政策只不过是用来解决理论所识别出来的问题的(《国际政治学》)。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论绝不是用来作为政策进行背书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随着政策的变化,他们的理论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更不会成为所谓的传世经典了。
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两人关注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入手点不一样,所以自然就会形成理论上的冲突。而他们的理论产生的政策效应,实际上就是理论和时代发生共振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别来就两人的理论做详细的讲解。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英国原来那种重商主义理论和贸易保护政策,在只能通过贸易来积累财富的时代,无异于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业生产开始成为重要的财富来源,曾经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与当前时代的趋势背道而驰了。
当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后支持着,而当时英国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经营土地以及获得国王授权在海外搞垄断贸易的贵族阶层。此时的工业家们还没有成规模的崛起,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内政策,所以也就是只能是在一旁远远的看着。
这样的政策受到了亚当斯密的严厉批评。就拿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所实施的贸易垄断政策来说吧,斯密认为,贸易垄断人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贸易利润,这就会让原本不会投到这方面来的资本,也都会投过来,从而让英国经济对于北美殖民地形成了过度依赖。
那么,除了依赖之外还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当然有,斯密指出,这还会让英国政府本能地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强化自己对北美地区的控制,从而带来政策上的变形,引发北美的反弹。这样一来,英国就会陷入到很危险的境地之中。
英属北美殖民地示意图
从斯密的这番论述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其高瞻远瞩之能力,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就比他的《国富论》晚一年时间,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书则在1775年出版。
那么问题来了,在斯密眼中,英国在经济政策上应该怎样做才正确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给市场,让他书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指挥各种经济资源的流动。这样一来便会达到一种较为均衡的状态。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预进来的。
此外,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贸易把人类各大地区给连接成为了世界市场。现在的市场不再是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世界(全球)为单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说的那样,把一切都交给市场的话,那么国家就不应该设置起贸易壁垒,以至于世界市场被割裂开来。各国之间应该形成自由贸易网络,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全球的经济运转。
斯密的这种论证为后来大英帝国所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当性论证。因为这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一种秩序不是为了英国的单项利益,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我们再来看看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理论”。
美国的独立战争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理论”
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出现,让当时的很多德国人都很信服,虽然他们可能也觉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的经济形成了打击,但也无力反驳斯密的理论,毕竟他在当时是权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来和斯密对抗,人们的观念才开始出现转移。
有趣的是,李斯特一出来,就抨击斯密的理论是一种所谓的空洞学说;他的理由是:他只从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角度出发,从而忽视了国家这个重要的“中间人”。因为世界上会有战争,而斯密的理论只有在各国都处在持久和平的条件之下才能运行,可是这种理想主义的状态,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旦战争爆发,那国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这时再仅仅从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角度来看,是很不现实的。
当然了,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李斯特虽然这样说,但他也并不否认市场的作用,相反他也是完全承认市场作用的,并且认为这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认为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说,自由贸易是人类整体经济效率最高的办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成就示意图
但是一旦考虑到国家这个层面,李斯特就变得更为重视起来,为何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世界市场上,自由贸易究竟是由谁为中心展开的呢?如果一直是由英国来担任这一重要角色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则永远会被它进行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为此,李斯特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三步走方案”:
一,将自己本国的农业优势,先进行自由贸易,通过农业来积累起足够的资本;
二,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用积累起来的资本,带动本国的工业发展;
三、待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再恢复到自由贸易政策;
为了能够让这些理论尽快地实施,李斯特还积极参与到现实政治活动当中。但当时的德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很多个独立小邦国,所以这就没法形成合力来发展工业经济。此外,还有很多的小邦国还十分信奉斯密的理论,对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如此一来,这就让德国处在了更加不利的状态之中。
所以李斯特便开始联合一些人极力呼吁要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打造出一个属于德意志的经济空间。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1834年成为了现实,他也成为该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对于德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是后来德国的统一,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已经崛起了,且在工业上都超过了英国。
总结:
英国所开展的自由贸易,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而德国在对英国的反击过程中,先从理论再到实践,实行了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路线,最终成功实现了对英国的反击。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业革命之后,德国面对“一夜暴富 ”的英国,其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当然了,也许这个时间间隔有些长,但无论怎样,最终它还是走到了工业大国这一行列中。
3. 亚瑟 • 康诺利(1807--1842)
康诺利
英国人,“大博弈”一词最早由他提出,后来在布哈拉被斩首。照片为亚瑟•康诺利身着波斯伪装。
3. 亚历山大• 伯恩斯爵士(1805-1841年)
英国人,画像中他身着阿富汗服饰。最终被一群狂热的喀布尔暴徒砍死。
4. 荣赫鹏上校(1863-1942),英国人,
1904年拉萨远征——双方在大博弈中的最后一次重大行动。
5. 叶尔莫洛夫将军(1772-1861),
俄国人,他曾征服高加索地区。他的手下在他被罢免后痛哭流涕。
6. 帕斯凯维奇将军(1782-1856年),
俄国人,他接替叶尔莫洛夫将军继续带领俄国军队无情地向南挺进。
7. 布哈拉纳斯鲁拉埃米尔
他受到英国在阿富汗遭遇的鼓舞,于1842年6月斩首了康诺利和斯托达特。
8. 康斯坦丁·考夫曼将军(1818-1882年),
土耳其斯坦的首任总督,俄国征战中亚计划的缔造者。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是中东历史上、世界历史和当前局势中独一无二的国家,伊朗长期面对美国的指控与军事入侵,然而它并非束手无策,更没有在美国的施压下逐渐丧失独立主权。伊朗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从冷战中胜利走出来的美国,时至今日仍然无法在中东地区实现它的霸权地位,更不能成为全球霸主。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一直在中东维持军事优势,维护在那里的利益,并通过让地区盟友在政治和战略上获益,来实现自己领导地位的合法性。不难理解,美国在中东的优势地位对于其全球领导地位至关重要,而它向中东投射的军事能力,又使得它既能获得全球经济赖以为生的石油,又能在整个中东强制施加某种秩序。美国这种向帝国的转向,不仅是不切实际的,而且对美国的地位和利益是有害的。这种转向尤其违背了权力平衡的学说,由于霸权在理论上似乎是好的,但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取得的,追求霸权的国家会变得更加虚弱。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对美国的强烈反抗,导致美国系统地对它进行了妖魔化,在经济上施压,孤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开始美国在中东地区进行施加军事控制时,给出的理由是在伊朗发现了核武器,然而,直到如今,我们都知道没有任何人在伊朗发现了核武器,对此,美国也没有给出任何正面的回应。诸如伊朗要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朗支持华盛顿认定的恐怖组织、伊朗侵犯人权等指责,不时被美国拿来证明自己介入伊朗政权更迭的正当性。
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更多利益。美国决心让伊朗处于屈从地位,已经成为了波斯湾油气安全和充分输出的最大威胁,人们对美国维护全球能源安全的承诺产生怀疑。同样拒绝接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作为战略伙伴,也使美国破坏了自己与中东高度政治化的伊斯兰主义力量打交道的能力。在失去中东战略地位的同时,美国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全球地位。由于美国的话语权,多年来伊朗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流行的关于伊朗的负面评价很少受到挑战或质疑,于是今日,我们不得不质疑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观念,美国是否保证了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再次遭到全世界的审判。
可以说,如果美国不与中东地区达成和解,它所面临的损失只会更多。在这场大国博弈中,它不仅很难取得双赢的局面,如果固执成见,妄想谋取霸权地位,它甚至连自己本来拥有的利益都会在国际舆论及各方势力的影响下消失殆尽。以理性的角度来看,美国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达成和解是必然且必须的结果。《去德黑兰》则会为读者更深入解读我们如何理性思考这场大国博弈。
为了发展竞争、改善自己的安全环境、谋求更好的分工地位、合作中获取有利的收益分配结果、维护本国文化利益或制度利益。
世界形势的主流依然是和平、发展与合作,冲突和动荡多现于区域。国际政治关系合作与矛盾并存,大国关系将持续合作与博弈。
扩展资料:
改革开放的内在需求、庞大的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在博弈中的强大支柱。迄今为止,中国以世界第二大 GDP 的体量,依然保持 7% 左右的高速增长,堪称世界经济的关键动力。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深刻的“再平衡”: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驱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朝核问题是当前国际热点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朝鲜是中国最重要的邻邦之一,作为一个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中国高度关注并积极介入朝核问题。朝核问题关涉到中国的大国外交与周边外交,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的一个关键问题。 朝核危机由来已久,其再度爆发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一定的客观必然性。首先,美国,尤其是小布什政府的对朝强硬遏制政策是导致危机升级的根源;其次,朝鲜的核边缘政策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导火索;最后,美朝之间类似于博弈论中谈及的“胆小鬼游戏”式的互动,对朝核危机的爆发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工具,以国家利益为判断标准,这是一种比较简约地分析国家对外政策行为的模式。朝核问题的主要当事方是朝鲜和美国,但它实际上牵涉到相关六方的利益。所以朝核问题实际上包含六方的互动和利益博弈,搞清楚相关任何一方的利益与互动策略,都是我们分析朝核问题的必须。从美国的角度看,朝核问题实际上是美国谋求霸权与朝鲜维护主权之间的一场博弈,这是朝核问题的实质。从日本的角度看,主要是利用朝核危机,为自己实现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目标添一臂之力。从韩国的角度看,朝核问题使韩国外交陷入到“南北统一民族”和“美韩同盟”之间进行痛苦抉择的困境。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积极介入到朝核危机中,是在当前非均衡态势下的有利选择。从中国的角度看,朝核问题关涉到切身的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战略利益,中国应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在朝核问题上起到积极有力的建设性作用。 解决朝核问题的主要障碍是“三个失衡”,即:冷战结构的失衡、外交架构的失衡和《停战协定》的失衡。要克服这三个障碍,最终化解朝核危机,就必须通过六方会谈的方式结束朝鲜半岛的冷战状态,要求相关各方彻底摒弃冷战思维,树立合作安全的新观念,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机制。
1、ZyngaPoke,ReplayPoker,PokerStars...
原神1.1版本之后更新了很多挂机互动,你们都知道哪几个呢?...
DNF个人房间的那个冒险者游戏进去后需要花费点券或很多游戏...
暗区突围电视台怎么打电视台游荡者穿着4级及以上的防具,携...
cf萌兔兔活动怎么邀请好友1、cf萌兔兔活动邀请好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