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七纵的故事概括100(诸葛亮七擒七纵)

2023-03-23 21:23:55 攻略信息 zhumx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撤军时,南方彝族首领孟获纠集残兵余勇来袭击蜀军。双方一交锋就活捉孟获。诸葛亮从大局出发放他回家。孟获先后七次被捉住,最终真心归顺蜀国。

扩展资料

据《汉晋春秋》有载,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

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

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的故事情节: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

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

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扩展资料: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释义: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七擒七纵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谁-简短介绍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是诸葛亮。七擒七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讲的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期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七擒七纵讲的是谁的故事

七擒七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形容的人物是诸葛亮。七擒七纵也可写作七纵七擒,其中“纵”是释放的意思,而“擒”是捉住的意思,本意为诸葛亮七次捉住孟获又七次释放孟获,后比喻运用策略令对方心服口服,近义词还有欲擒故纵等。

七擒七纵来源于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平定南蛮时期发生的一个历史故事。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去世之后,蜀汉西南方的少数民族闹事,诸葛亮率军平定南蛮之乱,将南蛮的首领孟获七次捉住又七次释放,终于让孟获心服口服,七擒七纵由此而来。

七擒七纵的主人公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字孔明,号卧龙,别名诸葛武侯,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辅佐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一生中创下了隆重决策、平定南蛮、白帝托孤、六出祁山等成就,在文学上的主要作品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七擒七纵(诸葛亮七擒七纵读后感) 第1张

七擒七纵的意思和典故

比喻 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同“七纵七禽”。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繁体写法: 七纵七擒

注音: ㄑㄧ ㄗㄨㄙˋ ㄑㄧ ㄑㄧㄣˊ

七纵七擒的近义词: 七擒七纵 三国时诸葛亮出兵今云南省北部,把酋长孟获捉住了七次,放了七次,使他心服,不再与蜀交兵。比喻运用策略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处事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catch and release seven times

七擒七纵是什么意思

七擒七纵的意思是指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孟获,七次捉住了他,又七次释放了他,孟获终于心悦诚服,不再叛乱。后用此比喻善于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成语典故

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担任蜀汉的丞相。他一直想完成刘备的遗志,继续扩大蜀国的地盘,恢复汉室江山。因此,他打算出川攻打曹魏。这时,蜀汉的后方却出了乱子,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闹起事来。诸葛亮只好暂时放弃出川的打算,率领军队平定南夷之乱。

一路上蜀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蛮夷望风归附。只有南方夷族的酋长孟获不肯屈服,常常袭击蜀汉军队。于是诸葛亮便用计将孟获擒获。

但他并没有杀掉孟获,而是好酒好菜地招待他,还让孟获观看蜀汉军队操练的阵法。看后诸葛亮问孟获道:“这支军队怎么样?”

孟获不服气地说:“以前是因为我不了解你们的虚实,所以才被你抓住。如今我知道了,你们的阵法也不过如此,如果你放了我,下次我一定能战胜你们!”

诸葛亮笑了笑,果真将孟获放了,让他重新组织力量再来决战。后来,孟获又连战了六次,结果六次都被诸葛亮活捉了。

诸葛亮第七次擒到孟获后,孟获心服口服地说:“诸葛丞相真有神威,如今我彻底服了,以后,我们南方人再也不敢反叛了!”

诸葛亮这种让人心悦诚服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直到他死后很多年,蜀地的少数民族也没有闹过事。

诸葛亮七擒七纵简介

《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的后方,出兵南征。就在南征节节胜利,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南方彝(yí)族首领孟获纠集了一些散兵,继续反抗蜀军。孟获骁勇善战,在老百姓心目中威望高,诸葛亮觉得只有让他心服才能一劳永逸。于是他嘱咐官兵,只可活捉孟获,不可伤害。

两军第一次交锋,诸葛亮故意让蜀军败下阵来,孟获哪知是计,奋勇直追,闯入蜀军埋伏圈而被捉拿。孟获猜想自己难逃一死,对诸葛亮的劝降无动于衷。诸葛亮也并不勉强他,反而带他在蜀军大营外兜了一圈,让他看看蜀军的阵营和营垒,然后释放了他。

孟获回到部落后,召集人马,在三更时分偷偷潜入了蜀军大营。孟获心想:都说你诸葛亮料事如神,今天我孟获来偷袭,只怕你做梦都想不到吧。正在孟获得意洋洋之时,蜀军伏兵四起,再次活捉了孟获。

诸葛亮再次为孟获松绑,并劝孟获归降,孟获还是不服。就这样,孟获被蜀军捉了放,放了又战,战了再捉。一次又一次,直到第七次,孟获又被活捉时,诸葛亮还是放了他。孟获感动地说:“丞相七擒七纵,让我心服口服。从今以后,我归顺蜀汉,誓不再反。”

七擒七纵,意思是捉拿住七次,又放回七次。这个成语用以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诸葛亮智胜孟获,使孟获心服口服。从此,蜀汉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本文选自《中国老故事:成语故事》(广西师大出版社,2019年4月,亲近母语编写)

从五帝夏商周到唐宋元明清,以清晰的历史朝代为脉络,精心遴选300余个成语;

100余幅生动精美的手绘插图;

5—8岁亲子共读,极佳的亲子共读读本;

8岁以上独立阅读,生字难字全部注音;

“亲近母语”团队精心编创,以优美、流畅的现代母语重述,以现代价值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