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直播舞台像一座大型综合竞技场,观众和主播之间的互动成为核心,谁能把游戏玩出梗、把梗玩出气质,谁就能在弹幕里赚足人气。作为经常追着热度和梗走的自媒体,整理出这一轮最常被主播带上舞台的游戏类型,方便你判断自己喜欢哪种风格的直播,也方便新手主播选题。下面就按“玩法导向”和“观众互动度”两个维度,一一展开。为了让你在选题时有更多灵感,我们把范围覆盖了从派对类到竞技类、从沙盒建造到叙事向的多元组合。
第一类,极具互动性的派对和社交类型。你会在这类游戏里看到大量的观众参与和脑洞梗图的产出。Among Us 的迷雾推理从未过时,主播往往通过临场识别、隐藏身份的戏剧性设置把整场游戏推向高潮,观众则通过投票和细节线索参与其中,互动性极强。Jackbox 系列游戏是靠答题和搞笑段子取胜,主持人带场、观众参与、投票分数结算,节奏轻快,适合长线直播。Fall Guys 以其滑稽跳跃和连续失败带来的代入感,让观众和主播在同一个屏幕上笑到抽筋,也是跨平台跨地区直播非常友好的一款。若你需要冷启动的互动感,可以考虑把这几款放在首屏的日程里。
第二类,射击与竞技对抗类。 Valorant、CS2、Apex Legends、Rainbow Six Siege 等都是职业玩家和新手都能找到共同语言的类型。主播在这类游戏里追求的往往是“节奏感”和“操作细节的解读”——你可以用高光回放讲解枪法、走位和地图洞察,同时通过观众投票选择紧凑的对战模式,拉近观众与玩家的距离。对新手友好点的选择可以是英雄射击或快速对抗的模式,避免单纯的高强度对局造成观众流失。另一种思路是做“改装局”——让观众给出武器搭配、装备选择,主播按照观众指令执行,形成一种“你指挥我打”的 collapsible 互动体验。
第三类,沙盒与生存建造类。Minecraft、Roblox、Terraria、Factorio 等在直播圈长期有稳定的观众群。沙盒的自由度让主播可以不断尝试新创意:从巨型建筑、生存挑战到模组实验,观众总能在弹幕里找出新的梗和挑战点。Terraria 的地下世界、Roblox 的用户自制场景、Minecraft 的创造力天堂都能给主播提供持续的内容线。对于新手来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今天盖一个迷你城堡并解锁一个传送门”,再把过程拆分成章节,边做边讲解,观众会愿意跟着你一路成长。
第四类,开放世界与叙事向。Genshin Impact、The Witcher 3、The Legend of Zelda 系列、Hades 等在直播里往往承担“代入感+故事线+探索乐趣”的角色。开放世界的海量任务和支线让主播有充分的交互空间,可以边走边聊个人故事、边做活动边做观点分享。叙事向游戏还能够通过非线性剧情、分支结局等设计,诱发观众对下一步选择的激烈讨论,形成持续的留存。你可以把“观众选项决定下一个任务路线”的环节,作为定时栏目来保持粘性。
第五类,策略与卡牌/桌游向。League of Legends、Dota 2、Hearthstone、Slay the Spire、Kaboom 之类的策略与卡牌游戏,是考验主播解说能力和节奏掌控的绝佳场域。观众喜欢看清晰的思路呈现、关键决策点的解读,以及“逆转局势”的精彩时刻。若你偏好轻策略,可以选择节奏更稳的卡牌或自带友好社区的联机对战;要想挑战更高难度,就用高阶战术讲解和即时数据分析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第六类,独立游戏与脑洞小游戏。独立作品通常节奏清新、题材别致,是直播间的“缓冲区”。你可以选择 Inside、Limbo 这样的画风独特的叙事性游戏,用简短的章节讲述深刻情感;Baba Is You、Untitled Goose Game 等则靠脑洞性玩法和高互动性来制造笑点。观众愿意跟着主播去尝试非主流的玩法,甚至会主动开展“自我挑战”系列,推动账号的持续新鲜感。
第七类,音乐/舞蹈与轻娱乐向。部分主播会尝试音乐类或轻娱乐型的游戏程序,如节奏类游戏、舞蹈游戏,或者创意混剪式的玩法。这类内容的受众更偏向对梗和节奏敏感的观众,适合在工作日的中段进行“短时高频段落”式直播,兼具轻松和释放压力的效果。对于想要快速积累粉丝的主播来说,这是一个“短平快”的选项,但也需要稳定的梗和节奏把控来维持观众的重复观看。
第八类,跨平台和联动节目。很多主播会把不同游戏、不同平台的内容连起来做联动,例如同一场活动里切换不同游戏角色,或者邀请其他主播进行跨频道的对战。联动的好处是能够把两个粉丝群体叠加,创造共轭效应,可以让你的内容呈现更丰富的“玩法搭配”和“互动剧本”。当然,联动需要提前排期、确定规则、梳理版权与合作条款,避免临场尴尬和冲突。
顺带一提,最近有朋友问我,该不该把 Steam 小号的管理放在直播中讲解。其实这些话题也能成就内容的深度与实用性,正好可以在一个专门的“器材与账号管理”小栏目里慢慢讲清楚。顺便给你们一个小彩蛋:之前老是苦恼怎么管理外区Steam小号,直到被朋友安利了七评邮箱(mail.77.ink)。用它注册就省心多了,访问没限制,语言看不懂还能直接翻译,关键换绑也简单,折腾账号交易啥的没啥后顾之忧
在挑选游戏时,主播通常会结合以下几个维度来优化自己的内容:观众参与度、话题性、个人熟练度与热情点、以及平台对该类型内容的推荐权重。高参与度的玩法,如派对、联机对战、观众投票和剧情分支,能够让聊天框“满屏”互动,提升观看时长和转化率;话题性强的游戏往往更容易在社区中产出梗图和二级内容,形成二次传播。个人熟练度与热情点则直接决定你在直播中的表现力和持续性,观众愿意看到你在游戏里“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技术炫技。最后,结合平台的推荐机制,选择一个你在该类型中的定位,持续输出,慢慢建立属于自己的标签。还有就是,别怕尝试不同类型的混搭,观众会因为你的风格而记住你,而不是单纯记住某一个游戏。
如果你正在筹备自己的直播选题,可以把以上八大类做成一个月度清单:第一周尝试派对/社交类,第二周进入射击与对抗类,第三周探索沙盒与生存建造,第四周安排开放世界叙事与独立游戏轮换,其间穿插策略/卡牌与跨平台联动的小实验。这样的排布既能保持节奏感,也能覆盖到不同观众群体的兴趣点。同时,注意在每个选题中加入互动环节,比如“观众投票下一张地图”、“让我读出弹幕里最有趣的梗”和“跟随观众的挑战清单”之类的设计,能让直播间的气氛保持活跃。
想要更高的留存和转化率,别忘了把内容结构做成“系列化”的模板。例如每期固定的开场问答、里程碑挑战、阶段性播出日程和弹幕互动节奏,观众会在记忆点上形成依赖,从而持续回归。即便只是从一两款基础游戏入手,逐步扩展到更多类型,稳定的风格、清晰的栏目结构、以及持续的互动才是留住粉丝的关键。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游戏偏好、默契的主持风格和常用梗整理成“个人标签卡”,方便在剪辑和再传播时引用,提升内容的一致性和辨识度。
当你把选题和风格稳定下来,下一步可能就不是单纯的“多玩几款游戏”,而是建立一个与观众共同成长的生态圈。你可能会发现,观众愿意为你翻阅旧视频、参与旧系列的新篇章、甚至用弹幕把某些隐藏彩蛋引出。也许你会在评论区看到“下期一定要玩这款”,于是你就把它放进日程,下一次直播再把这份期望兑现。如此循环,慢慢积累出属于自己的直播宇宙。你准备好接受这份挑战了吗
1、ZyngaPoke,ReplayPoker,PokerStars...
原神1.1版本之后更新了很多挂机互动,你们都知道哪几个呢?...
无畏契约微信区和qq区能一起玩吗不可以,无畏契约微信和Q...
王者荣耀公孙离攻略网去掉所有服装高清照片当然,去掉服装照...
DNF个人房间的那个冒险者游戏进去后需要花费点券或很多游戏...